当前位置:首页 > 特色文化 >

信息文章阅读

东腔戏文化

编辑:管理员 丨 来源:互联网 丨 阅读次数:

陈家山东腔戏成员


在罗田县东北角有一个叫陈家山的偏僻山村,这里180多户人家、600余人同居一个大湾子,全湾人都姓陈,他们传承了被称为中国戏剧“活化石”的古老剧种———东腔戏。该剧种自清初至今,在这里相传了9代200多年,有80多名东腔戏老艺人上了《湖北省文艺志》。只传同族,不传外人——“老古董”传了9代200多年。陈家山位于罗田县东北角,距县城约90公里。它就像是一颗古老的珍珠,镶嵌在海拔748米的山冈上。山上有个陈家大湾,全湾共有184户,670人,均系陈氏一族。更为奇特的是,这里至今保留着被称为中国戏剧“活化石”的古老剧种———东腔戏。该剧种自清初至今,在这里相传了9代200多年。

早在20多年前,就有80多名东腔戏老艺人上了《湖北省文艺志》。记者来到陈家湾,只见整个村落铺开在一马鞍形的山冈上,清一色的土砖黑瓦平房,屋基连屋脊,屋脊连屋基,层层叠叠,层次分明。湾内巷道细长狭窄,纵横交错。初入此地如入迷宫,若不是村干部领路,记者只怕早就晕头转向了。“东腔戏可是个‘老古董’了。”唐宋时期,罗田当地村民在劳作和生活之余,自发创作了“哦嗬腔”、“畈腔”、“采茶调”等民间声乐,特别是遇上农忙季节,冲冲畈畈“哦嗬”声一片,这边唱来那边和。嗓子好的歌手,歌声可翻滚几个山头。再加上独特地貌产生的自然回声,就形成了激荡人心的歌涛。苏东坡任黄州团练副使(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副司令员)时,有一次视察罗田,就被罗田“畈腔”所震撼,称唱歌者为“鸡人”。

而东腔戏正是在“哦嗬腔”、“畈腔”、“采茶调”等基础上产生的。“东腔戏的发声部位在咽喉,按照今天的标准,它不属于科学的发声方法,但它确实是原生态的。”村民陈桂明是东腔戏第六代传人,也是目前陈家山东腔戏业余剧团团长。陈氏东腔戏有一个不成文的族规,就是只传本族,不传外人。过去还有“传男不传女”的规定,因为东腔戏有“女戏男唱”的传统,但在9代传承中,这一传统被逐渐打破,陈家山开始培养女演员,“不过只教媳妇,不教姑娘。”陈师傅还介绍,为防止手抄传误,陈氏东腔戏一直没有剧本,全靠师傅一字一句、一招一式地口口相传,这使得陈家山的东腔戏始终保持着古老的原生态。现在,陈氏东腔戏祖传下来的大小悲喜剧共有30多本,如《全家义》、《血掌印》、《白布楼》等。

网站首页 最新资讯 经济建设 美食展示 休闲娱乐 美丽风景 特色文化 网站指南 休闲线路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 陈家山 版权所有 All Rights Reserved OR系统>>
主办:罗田·陈家山  承办:骁惠网

鄂公网安备 42112302000013号·鄂ICP备13017430号-5

Powered by DedeCMS Inc